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余秋雨经典语录加赏析

余秋雨经典语录加赏析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余秋雨经典语录加赏析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余秋雨经典语录加赏析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余秋雨经典语录加赏析



余秋雨经典语句加赏析



1.时代语境会限制作家,但我们不能恶意抹杀他的贡献。

2005年前后的中学时代,一口气读了余秋雨当时出的所有散文集;2010年前后的本科时代,断断续续浏览了余秋雨的除理论性著作的其他发表文字(余秋雨写过几本颇为专业的戏剧研究著作);没听过他的演讲,据反映也没有什么人批评他这一点;看过他的《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和《钟山碑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各位可以搜一下,感觉黑不起来;《钟山碑文》可以全文录下——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源自百度百科)

诚恳而言我黑不起来,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应制文,没有古人写的好。很难理解网上字斟句酌的批斗。应制文就是这个鬼样子,从古至今就是这样,假大空。写得好的我只记得李白为杨玉环写的《清平调词三首》、《红楼梦》中黛玉在元妃省亲的几句。一句句指摘,任是谁写也站不住脚。

幼时课外阅读比较贫乏,在我还在看《老舍全集》《冰心全集》《古代戏曲》的时候,忽然镇上书店出现了《余秋雨全集》,宛如天降甘露。”他开创了新一代的散文撰写方式“,说这句话我觉得完全没问题的。

其实现在看来他的散文有些过时了,读起来也没有当初澎湃人心。但是我依然记得幼年的那一份感动。

作品有时代语境的限制,对于那些说自己小时候看过余秋雨的书,很感动;现在跟着潮流来骂他的人。我也无话可说了。你不能因为读了大学多认识了几个字,回头就去瞧不起小学老师。

2.批评可以,但应该就事论事、理智客观——致那个不理智的互联网1.0时代

那么,骂余秋雨的人是哪些人呢?

韩寒。一起骂了余秋雨、陈凯歌,原句是说“他们都长一样”。意思是他们都一副精英面孔、毫无个性。在此我不否定韩寒。但是韩寒骂的人实在太多了。同为上海作家,很容易理解一位新锐人物通过批判老牌人物获得话题、争取关注和市场份额。

北大才子余杰写了《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这个可以去搜搜,还有看的价值。只可惜这个标题像文革大字报、恶俗十万加。余杰本人很有才,写过《铁窗里的呐喊》《冰与火》以及部分日本问题研究,他的小散文写的非常有意思,有些许鲁迅敢言的风范,因为某些问题被旅外一直无法回国,前几年他的百度百科词条和作品都能搜到,最近搜索的时候发现都消失了。他这个人从中文互联网上蒸发了。

某湖南出版社。这个就很奇怪了对吧?可惜是真的。追究很多关于他恶名的源头许多都是来源于此。余秋雨的书开启了在世作家畅销书的先河。畅销到什么程度?余秋雨不得不花钱去打击盗版。诚如鲁迅当年。只是打击盗版,对于某些从事盗版的人,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跟风者。有很多连他的书都没读过,就开始说“秋雨含悲”这样的鬼话。其实这个真的可以看作是对一个作家的人格污蔑了。

那么大家骂的集中在哪些方面?

我研究了下,其实还蛮五花八门的,而且范围很广,连私生活都被扒了出来(可见他当年到底是有多火)。

从文学作品上——余秋雨炒滥调、应制文不美、感情虚假、文章跟不上潮流和时代;

从为人处世上——官员的媚俗、媚上,阿谀奉承;

从私生活上——离婚再娶……

以前我觉得还可以解释一下,现在觉得没啥好解释的,不管是哪一方面,骂人毫无新意,也不动脑子,连个靠谱的理由都想不出来,完全是文革时期泼脏水式的污蔑和一棒子打死。

炒滥调——重新修正一下自己的文字并重新编辑出版,这是金庸以及各位大家的常规操作;

应制文不美、感情虚假——应制诗文就是那个鬼样子,你要是非拿李白来比我也无话可说;

文章跟不上潮流和时代——这个倒是真的,但是也没办法,一个时候流行的文字过阵子不流行甚至让人尴尬,这种现象还比较常见。这也就说明了,余秋雨的文字开启了一个新的散文时代,但他自己的文字不太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反而后来者居上;

官员的媚俗、媚上,阿谀奉承——这也没办法,人家是院长,可能真的是懂经营,董卿的《朗读者》居然还请他当文学顾问,你说气不气人?

离婚再娶——这个我没法解释啊,如何解释一个作家的私生活啊,萧红结婚两次……你说这些有意义么这?

其实2000前后红起来的某些人真的挺惨的,有的人昙花一现,有的还能红到现在,文革里遗留的批判手段还在,扣上帽子一个人就直不起腰,其实拿到现在比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时代进步,网民也在成长。2010年之后的人谁会去骂余秋雨,那么无聊。不管是现在维护余秋雨的,还是骂他的,说明要么是千禧年前后读过他的书的人,要么是那个时候上过网的人。可见时代催人老,年龄也老大不小了。

3.才气外露+处世聪明,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还口,胸襟可见一斑

余秋雨挺自负的。他形容自己去演讲,“全场掌声雷动”。这种自夸、尴尬癌的字眼全篇都有。有才华又自负,讨喜又招黑。

有脑子有功底,有政治抱负也有才华傍身,准备大展拳脚……其实他稍微收敛一点也会好一点,不要硬是去碰热点写什么《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不就完事了!这才是才子啊,明知被骂还是干下去,还活得好好的!

更奇怪的是,骂了这么多年,也没见怎么还口。我觉得他在书里展现的气度和胸襟,是真的。想想他还在央视的几个节目里出现,若是人品差情商差功底差,央视爸爸怎么看得上?

4.如何正确地骂(批判)一个作家?

首先,通读他的所有作品,了解他作品所产生的时代;最好阅读一下同时期其他作家的作品,以作比对。

其次,集中火力在他作品的不足之处开火,攻击他文笔烂俗、思想老套、毫无新意、落后他人、写书太慢、脱离现实等等等等。

最次,不能下三路。不能攻击人家官运亨通、面目丑陋、身体残疾等,不能胡乱安插罪名,须得有理有据。

很多作家写作之路其实很孤独,碰到一个能骂对的读者,作家基本上会视若珍宝,有”知音难觅“之感。

只可惜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不仅仅丢失了阅读能力,也丢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更丢失了正确地批判一个作家的能力了。

更可惜的是,不管是骂余秋雨还是维护他,大部分人都已经老了。干好自己的事情吧。

而且,这个时代的顶级话题已经不再是任何作家任何学者了,而是娱乐明星的大小破事……余秋雨充当了当时的话题人物,至少说明当时社会追捧文艺、追捧真才实学的价值取向。如今社会……看官心中各自评判吧。

(本答案初答于2017年夏,2019年夏修改了部分措辞。”骂余秋雨“这个词汇现在看来,带着上个世纪的炮火味。我们老了,我只是在尽力维护一个少年时期阅读过的作家的体面和尊严。)

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月22日,余秋雨获2015“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文化贡献奖。

1.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止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并不陡峭的高度。

2. 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3.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

4.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是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是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够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5. 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6. 水看似温柔无华,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发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7.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8.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9.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11.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长的衬垫。

12. 面对诬陷不要反驳,不要申诉,不要企图与诬陷者对话,不要企图让旁观者怜悯。没有阴影的高楼一定还未曾建造,没有藤缠的大树一定还气节未到。

13. 该庆幸的是,年岁还轻时光未老。怕只怕杜鹃过早鸣叫,使百花应声而凋,使荃薏化而为芽。

14. 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15.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6. 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够有一种苦涩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17. 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18.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观的省略。

19.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20. 人生,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的可能。

21. 如果忘记了善良和仁慈,只知一味地与别人争夺成功,那才叫真正的平庸。

22. 以一种色调贯穿始终,比色彩斑斓的人生高尚得多。

23. 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

24. 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

25. 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

26. 友情的败坏,是从利用开始的。

27.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撕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柔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般蹀躞。,以此为归。

28. 历史是坎坷,历史是幽暗,历史是旋转的恐怖,历史是秘藏的奢侈,历史是大雨中的泥泞,历史是悬崖上的废弃。

29. 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泪。

30.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伟大健身与时间是韵味。古罗马除气势外,还有足够的韵味,是它的气势,沁水笼雾,千年不燥。

31.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32. 人世间总有一些不管时节,不识时务的人。正是他们对时间的磨逝,留下了时间的一份尊严。

33. 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于美才能永恒。

34. 他因深厚而沉默,或许深厚正是沉默的原因。

35. 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是地狱也能变成天堂。

36. 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情,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

37. 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

38. 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39.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再琐碎装饰上沉陷。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单的铿锵有力。

40.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

41. 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辉煌,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

42. 还历史以真相还生命以过程。

43. 胆大包天的现代人,在历史和自然面前,要懂得谨慎。再高亢的歌咏,怎么敌得过撒哈拉的夜风在金字塔顶端的呼啸声。

44. 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热闹的镜头。一座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

45. 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最砸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他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他。

46. 圣洁总会遇到卑劣,而卑劣又总是振振有词,千古皆是。

47. 思念中的一切都比现实美丽。

48. 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错了。

49.时间的力量,只能靠着体力慢慢去爬去体会。不能拿这一张照片轻松的去看,一轻松全都变味。

50.我们一生最花力气维护并始终为之奋斗、为之苦恼的东西,往往并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余秋雨经典语录 〔作者:余秋雨 转贴自:余秋雨在线 发布时间:2005-11-19 11:35:49 点击数量:817〕 ●至今记得初读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卑微者的财宝》时所受到的震动。他认为,一个人突然在镜前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其间所蕴含的悲剧性远远超过莎士比亚的决斗、毒药和暗杀。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开始我深表怀疑,但在想了两天之后终于领悟,确实如此。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   ——《关于年龄》 ●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关于年龄》 ●人类最爱歌颂和赞美的是初恋,但在那个说不清算是少年还是青年的年岁,连自己是谁还没有搞清,怎能完成一种关及终身的情感选择?因此,那种选择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而人类明知如此却不吝赞美,赞美那种因为不正确而必然导致的两相糟践;在这种赞美和糟践中,人们会渐渐成熟,结识各种异性,而大抵在中年,终于会发现那个“唯一”的出现。  但这种发现多半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肩上压着无法卸除的重担,再准确的发现往往也无法实现。既然无法实现,就不要太在乎发现,即使是“唯一”也只能淡然颔首、随手挥别。此间情景,只要能平静地表述出来,也已经是人类对自身的嘲谑。 ——《关于年龄》 ●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  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关于年龄》 ●老人歌颂青年时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时代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他们忘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一个具体个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条。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说起来青年人日子还长,还可不断地重新选择,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由种种社会关系和客观条件限定在那里,重新选择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处处发生,只不过多数失足看起来不像失足而已。 ——《关于年龄》 ●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  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关于年龄》 ●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他们刚刚放下历史课本,又何曾体察过历史苍凉的内涵?他们随口谈论社会,又何曾了解过民众的质朴需求?他们得意地炫示文化,又何曾思考过文化的原始使命?把学生的历史使命压在他的肩上,不太公平。如果对他们一边加压一边怂恿,只能使他们变成一堆扭曲的形体和尖利的声音,这是我们在“文革”初期早就看到了的。   ——《关于年龄》 ●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筝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如果刻苦数年,居然从脚下扎下根去,与世界的整体血脉相连,那也就使自己单薄的生命接通了人类。应该为这种接通而惊喜,试想区区五尺之躯,接通于千年之前,接通于万里之外,正是这种接通使自己领略崇高,问津壮丽,体验多元,哪能值得骤然变脸,扯断这些接通,不分青红皂白,你死我活地批判起来?这种谦然安然的生态,也可免除青春生命的无谓浪费,让青年人有可能欢天喜地地活得像青年。   ——《关于年龄》 ●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关于年龄》 ●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  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关于年龄》 ●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  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人生状态,既有很大的幅度,又有很大的弹性。 ——《关于年龄》 ●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  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关于年龄》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关于年龄》 ●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关于年龄》 ●老年是如诗的年岁…… 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关于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