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曾国潘的经典语录,曾国藩语录子若不如我,曾国藩语录惜福

曾国潘的经典语录,曾国藩语录子若不如我,曾国藩语录惜福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曾国潘的经典语录,曾国藩语录子若不如我,曾国藩语录惜福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曾国潘的经典语录,曾国藩语录子若不如我,曾国藩语录惜福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曾国潘的经典语录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好谈己长只是浅。 ◎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 人伦明,则礼乐兴。 ◎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本文来自:5time语录网(www.5time.cn),原文地址: http://www.5time.cn/show/571.html

曾国藩语录500句



曾国藩经典语录:

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解释:世上没有长久获利的事情,要保持清醒,大家都去争抢的你就不要去了,去了可能会使你陷入危机。

2、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解释:意思是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小缺点而去忽视他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点小怨气而忘记了他对你的大恩。

3、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解释:只会指责别人的缺点,而忽略自己的缺点或自我认为这并不是缺点,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长处,而去嫉妒别人拥有的长处。

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解释:在面对利益时,不要只会一味的独享,而不会分享,面对利益时,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5、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解释:如果你想要办一件大事,那么你要有深厚的阅历和长远的识见,并以你的才能作为辅助;只要是想成就大事的人,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这个道理。

扩展资料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主要成就

1、政治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2、军事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之处。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3、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4、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5、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

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晚清名臣)

曾国藩语录子若不如我

【axxzhouaxxyyflongdd】

曾国藩发迹史 是描述40岁之前;曾国藩全集(血祭、黑雨、野焚3步)40岁之后,

曾国藩语录惜福

【axxzhouaxxyyflongdd】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终生注重家庭教育,强调持家教子,修身立志,对子孙严格鞭策,不厌其烦,以身垂范,并且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依据,这种独创的家教理论和方法也造就曾氏家风,使得其家族人才辈出,他的子孙后代就有是11人在科技、文化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言,远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政界、军界,但他们在教育、化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实现了曾国藩“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曾国藩语录六耐。

梁启超辑《曾文正公嘉言钞》
书 札
  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而莫若取笃实践履之士。物穷则变,救浮华者莫如质。积玩之后,振之以猛,意在斯乎!(复贺耦庚)
吾辈今日苟有所见,而欲为行远之计,又可不早具坚车乎哉?(致刘孟容)
耐冷耐苦,耐劳耐闲。(答黄麓溪)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答欧阳功甫)
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此其可为浩叹也。(复彭丽生)
今日百废莫举,千疮并溃,无可收拾,独赖此精忠耿耿之寸衷,与斯民相对于骨岳血渊之中,冀其塞绝横流之人欲,以挽回厌乱之天心,庶几万有一补。不然,但就局势论之,则滔滔者吾不知其所底也。(与江岷樵、左季高)
集思广益本非易事,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乃为尽善。(复欧阳晓岑)
方今民穷财困,吾辈势不能别有噢咻生息之术,计惟力去害民之人,以听吾民之自孳自活而已。(与朱石翘)
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与彭筱房、曾香海)
古来名将得士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者将弁专恃粮重饷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与王璞山)
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囷 肝胆又与掀振一番。(与刘孟容)
练勇之道,必须营官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伏卵,如炉炼丹,未宜须臾稍离。(复刘霞仙)启超按:教育家之于学生及吾人之自行修养,皆当如是。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揄修袂而养姁步,倡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则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侧六曹,目击此等风味,盖已痛恨次骨。(复龙翰臣)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尝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衍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择以中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复黄子春)
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复朱石樵)
愚民无知,于素所未见未闻之事,辄疑其难于上天。一人告退,百人附和,其实并无真知灼见;假令一人称好,即千人同声称好矣。(复褚一帆)
虹贯荆卿之心,而见者以为淫氛而薄之;碧化苌宏之血,而览者以为顽石而弃之。古今同慨,我岂伊殊?屈累之所以一沉,而万世不复返顾者,良有以也。(与刘霞仙)
时事愈艰,则挽回之道,自须先之以戒惧惕厉。傲兀郁积之气,足以肩任艰巨,然视事太易,亦是一弊。(与罗山、刘霞仙)
凡善弈者,每于棋危劫急之时,一面自救,一面破敌,往往因病成妍,转败为功。善用兵者亦然。(致罗山)
急于求效,杂以浮情客气,则或泰山当前而不克见。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外重而内轻,其为蔽也久矣。(与李次青)
锐气暗损,最为兵家所忌。用兵无他秒巧,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与李次青)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未全开月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自仆行军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慎,上下怵惕者,其后恒得大胜;或当志得意满之候,狃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与罗伯宜)启超按:处一切境遇皆如此,岂惟用兵?
欲学为文,当扫荡一副旧习,赤地新立。将前此所业荡然若丧其所有,乃始别有一番文境。(与刘霞仙) (启超按:此又不惟学文为然也。)
吾乡数人均有薄名,尚在中年,正可圣可狂之际;惟当兢兢业业,互相箴规,不特不宜自是,并不宜过于奖许,长朋友自是之心。彼此恒以过相砭,以善相养,千里同心,庶不终为小人之归。(复李希庵)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常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与鲍春霆)
吾辈互相砥砺,要当以声闻过情为切戒。(与李希庵)
自古大乱之世,必先变乱是非,然后政治颠倒,灾害从之。赏罚之任,视乎权位,有得行,有不得行。至于维持是非之公,则吾辈皆有不可辞之任。顾亭林所称“匹夫与有责焉”者也。(与沈幼丹)
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乘城者独觉其旷。此高明之说也。同一物而臆度者不如权衡之审,目巧者不如尺度之确。此精明之说也。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易。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
(与吴翔冈)
军事不可无悍鸷之气,而骄气即与之相连;不可无安详之气,而惰气即与之相连。有二气之利而无其害,有道君子尚难养得,况弁勇乎?(复胡宫保)
敬字恒字两端,是彻始彻终工夫,鄙人生平欠此二字,至今老而无成,深自悔憾。(复葛~山)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复邓寅皆)
敬字惟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三语最为切当。(复葛~山)
趋时者博无识之喜,损有道之真。(与许仙屏)
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祓不祥。(复胡宫保)
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但称先立乎其大者,若不辅以朱子铢积寸累工夫,则下梢全无把握。(致吴竹如)
前曾语阁下以“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大抵取诸人者,当在小处实处;与人者,当在大处空处。(复李申夫)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复李申夫)
骄、惰未有不败者。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此二字之先,须有一诚字,以立之本。 (复李申夫)
大局日坏,吾辈不可不竭力支持,做一分算一分,在一日撑一日。(致沈幼丹)
收之欲其广,用于欲其慎。大抵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本以四者以衡人,思过半矣。(致李~堂)
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有其质而更傅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复方子白)
求才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余。(复李~堂)
凡沉疴在身,而人力可以自为主持者,约有二端:一曰以志帅气,一曰以静制动。人之疲惫不振,由于气弱,而志之强者,气亦为之稍变。如贪早睡,则强起以兴之。无聊赖,则端坐以凝之。此以志帅气之说也。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畏死之见,憧扰于胸中,即魂梦亦不甚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铲除净尽,自然有一种恬淡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此以静制动之法也。(复李雨亭)启超按:此问疾书也,摄生要诀,尽人皆当服膺。
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即当自安于拙,而以勤补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卖智,而所误更甚。(复宋子久)
平日非至稳之兵,必不可轻用险着;平日非至正之道,必不可轻用奇谋。(复胡宫保)
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复宋滋久)
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复方子白)
大抵世之所以弥乱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让小人愈妄。
(复胡宫保)
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衰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为客。(复刘馨室)
专从危难之际,默察朴拙之人,则几矣。(复姚秋浦)
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复李少荃)
爱民乃行军第一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复李少荃)
词气宜和婉,意思宜肫诚,不可误以为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复李少荃)
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复李希庵)
用兵之道,最重自立,不贵求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复李少荃)
吾辈位高望重,他人不敢指摘,惟当奉方寸如严师,畏天理如刑罚,庶几刻刻敬惮。(复李希庵)
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诚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度,终于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与程尚斋)
大抵任事之人,断不能有誉而无毁,有恩而无怨。自修者,但求大闲不逾,不可因讥议而馁沉毅之气。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苟于峣峣者过事苛责,则庸庸者反得幸全。
(致恽次山)
事会相薄,变化乘除,吾尝举功业之成败、名誉之优劣、文章之工拙,概以付之运气一囊中,久而弥自信其说之不可易也。然吾辈自尽之道,则当与彼囊也者,赌乾坤于俄倾,校殿最于锱铢,终不令囊独胜而吾筠独败。(复郭筠仙)
大非易辨,似是而非难辨。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知人诚不易学,晓事则可以阅历黾勉得之。晓事,则无论同己异己,均可徐徐开悟,以冀和衷。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乡原固谬狂狷亦谬。重以不知人,则终古相背而驰,绝非和协之理。故恒言以分别君子、小人为要,而鄙论则谓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今日能知人能晓事,则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晓事,即为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则为君子,卯刻偏私晻暧,即为小人。故君誉群毁之所在,下走常穆然深念,不敢附和。(复郭筠仙)
国藩昔在湖南、江西,几于通国不能相容。六、七年间,浩然不欲复闻世事。然造端过大,本以不顾死生自命,宁当更问毁誉?以拙进而以巧退,以忠义劝人而以苟且自全,即魂魄犹有余羞,是以戌午复出,誓不返顾。(复郭筠仙)
以勤为本,以诚辅之。勤则虽柔必强,虽愚必明。诚则金石可穿,鬼神可格。(复陈舫仙)
逆亿命数是一薄德,读书人犯此弊者最多,聪明而运蹇者,厥弊尤深。凡病在根本者,贵于内外交养。养内之道,第一将此心放在太平地,久久自有功效。
(与李眉生)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与李幼泉)
养生与力学,皆从“有恒”做出,故古人以“有恒”为作圣之基。(复陈松生)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工夫。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力,则指将士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计大局,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可继言之。
阁下此时所处,极人世艰苦之境,宜以宽字自养。能勉宅其心于宽泰之域,俾身体不就孱弱,志气不敢摧颓,而后从容以求出险之方。(致陈舫仙)
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复刘霞仙)
外境之迕,未可滞虑,置而遣之,终履夷涂。(复刘霞仙)
君子有高世独立之志,而不予人以易窥,有藐万乘却三军之气,而未尝轻于一发。(致王少鹤)
凡道理不可说得太高,太高则近于矫,近于伪。吾于僚友相勉,但求其不晏起、不撒谎二事,虽最浅近而已大有益于身心矣。(复杨芋庵)
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 (与张缄瓶)
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则无其事也。(与李次青)
我辈办事,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惟在己之规模气象,则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随众人之喜惧为喜惧耳。(与李次青)
平日千言万语,千算万计,而得失只争临阵须臾之顷。(复胡宫保)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以后总求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应事接物时,须从人情物理中之极粗极浅处着想,莫从深处细处看。(与李申夫)
先哲称不利不什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复陈作梅)
君子不恃千万人之谀颂,而畏一二有识之窃笑。(得郭意城)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
(复陈舫仙)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坏国丧家亡人,皆猜忌之所致。《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仆自省生平愆咎,不出忮求两字。今已衰耄,旦夕入地,犹自憾拔除不尽。因环观当世之士大夫,及高位耇长,果能铲除此二字者,亦殊不多得也。忮求二字,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自反既不能免此,亦遂怃然愧惧,不复敢道人之短。(复郭中丞)
人才非困厄则不能激,非危心深虑则不能达。(复袁小午)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曾国藩语录静。

曾国藩语录经典解释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