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佛学经典语录图片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佛学经典语录图片,想要了解佛学经典语录图片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佛学经典语录图片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佛学经典语录图片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佛学经典语录图片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语出〈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语出〈杂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语出〈杂阿含经〉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语出〈阿含经〉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佛学经典语句图片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一、无数个瞬间我都在想,你在就好了,结果还是我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这个时刻,后来,不用了,谢谢。

二、往事就此不提了,夜还很长,余生也是,需要留点力气重新等待,等等后来的人。

三、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期限,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

四、我想和你走在夕阳里,看大街小巷,不着急回家,就漫无目的地溜达。

五、在这个社会,真正骄傲的不是在你辉煌的时候,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落难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认识你。

六、别折腾了,一个人使劲,维持不了两个人的感情。你忙着靠近,他忙着走。

七、没人愿意就这么看你念着过去不肯向前,满腹牢骚不会笑的样子,那很不可爱。

八、恰到好处的喜欢最舒服,你不用多好,我喜欢就好,我没有很好,你不嫌弃就好。

九、世间山水草木都很美,随意提笔都是风景,而自命运携你而来,所有风景也不过只为衬托你。

十、爱到深处就像红了眼的赌徒,明知结局是输,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下注。

十一、其实想想,离开你的日子也好,虽然没有惊喜和心跳,同时也不用再担心失去和摔跤。

十二、哪有什么选择恐惧症,还不是因为穷;哪有什么优柔寡断,还不是因人是不能闲的,闲久了,努力一下就以为在拼命。

十三、身处残酷的处境时,人就会抢着说消极绝望的话,内心却期待着被人否定。

十四、女人的奋斗目标就该是,让以前的男人遗憾,让现在的男人流汗,让未来的男人稀罕。

十五、失去了爱情,失去友情,重新换了个人,还是重新又被伤了,一次一次的被伤,这样有意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我。

十六、跟有些人说话,真的要每分钟原谅他八百次,才能继续和他说下去。

十七、很多关系,不是老的好也不是新的好,而是一起经历了一些事之后,你还真切的觉得对方挺好,这才是值得你,去认真对待和掏心窝子的关系。

十八、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十九、洗练一个人的思念,多少无所谓,无法保持最真的心,无法后悔当初的相遇,无法相遇当初的别离,多少苦水,多少苦衷,藏着最大的失去。

二十、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就认命。

二十一、所有的合适,都是两个人的相互迁就和改变,没有天生合适的两个人。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句话“悟道在拈花一笑之间,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以成魔”。人是这样的,心里会老有一种所谓“心魔”的东西困扰着我们,就像我,有时候老担心自己会做出很不寻常的坏事来,那些太冲动做出傻事的人,估计就是在那一念的把握不当吧。今天看了些佛学的东西,才发现那些哲理的东西能使人的心灵静下来,或许是心血来潮,就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放到这里来。
---- 雨帆
佛曰 人生在世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经典佛曰
佛曰-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_百度知道 window.alogObjectConfig = { product: '102', page: '102_3', monkey_page: 'zhidao-ques', speed_page: '3', speed: { sample: '0.02' }, monkey: { sample: '0.01' }, exception: { sample: '0.01' }, feature: { sample: '0.01' }, cus: { sample: '0.01', custom_metrics: ['c_sbox', 'c_menu', 'c_ask', 'c_best'] }, csp: { sample: '0.02', 'default-src': [ {match: '*bae.baidu.com', target: 'Accept,Warn'}, {match: '*.baidu.com,*.bdstatic.com,*.bdimg.com,localhost,*.hao123.com,*.hao123img.com', target: 'Accept'}, {match: /^(127|172|192|10)(.d+){3}$/, target: 'Accept'}, {match: '*', target: 'Accept,Warn'} ] } }; void function(a,b,c,d,e,f,g){a.alogObjectName=e,a[e]=a[e]||function(){(a[e].q=a[e].q||[]).push(arguments)},a[e].l=a[e].l||+new Date,d="https:"===a.location.protocol?"https://fex.bdstatic.com"+d:"http://fex.bdstatic.com"+d;var h=!0;if(a.alogObjectConfig&&a.alogObjectConfig.sample){var i=Math.random();a.alogObjectConfig.rand=i,i>a.alogObjectConfig.sample&&(h=!1)}h&&(f=b.createElement(c),f.async=!0,f.src=d+"?v="+~(new Date/864e5)+~(new Date/864e5),g=b.getElementsByTagName(c)[0],g.parentNode.insertBefore(f,g))}(window,document,"script","/hunter/alog/alog.min.js","alog"),void function(){function a(){}window.PDC={mark:function(a,b){alog("speed.set",a,b||+new Date),alog.fire&&alog.fire("mark")},init:function(a){alog("speed.set","options",a)},view_start:a,tti:a,page_ready:a}}(); void function(n){var o=!1;n.onerror=function(n,e,t,c){var i=!0;return!e&&/^script error/i.test(n)&&(o?i=!1:o=!0),i&&alog("exception.send","exception",{msg:n,js:e,ln:t,col:c}),!1},alog("exception.on","catch",function(n){alog("exception.send","exception",{msg:n.msg,js:n.path,ln:n.ln,method:n.method,flag:"catch"})})}(window); !function(document, window){ var log = { list: [], host: 'https://' + location.host + '/api/httpscheck', log: function(param) { var a = []; for(var k in param) { a.push(k + '=' + param[k]); } var msg = a.join('&'); if(~this.list.indexOf(msg)){ return; } this.list.push(msg); var img = new Image(); var key = '_ik_log_' + (Math.random()*2147483648 ^ 0).toString(36); window[key] = img; img.onload = img.onerror = img.onabort = function() { img.onload = img.onerror = img.onabort = null; window[key] = null; img = null; }; img.src = this.host + '?' + msg; } }; function HTTPSWarningLog(){ this.selector = [ 'link', 'script', 'img', 'embed', 'iframe' ]; this.warningCounter = 0; this.init(); }; HTTPSWarningLog.prototype = { init: function(){ this.fetch(); }, fetch: function(){ for(var tags = this.selector, i =0, len = tags.length; i < len;i++) { this.getTag(tags[i]); } }, getTag: function(tag) { var dom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tag); if(!domList.length) { return; } for(var i = 0,len = domList.length;i alog('speed.set', 'ht', +new Date()); 百度首页 登录 注册 商城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 搜索框可用时间打点 alog && alog('speed.set', 'c_sbox',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 我来答新人答题领红包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日报作者 芝麻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手机答题 我的 // 导航可用时间 alog && alog('speed.set', 'c_menu',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百度知道 > 无分类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希望众人,能给自己心灵的慰藉。...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希望众人,能给自己心灵的慰藉。 展开  我来答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经典语录 佛家 搜索资料 提交成功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继续回答不再提示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 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继续回答不再提示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加入团队,和一群志同道合之人相结识,一起帮助更多人

请先选择一个要加入的团队 // 提问区域可用时间 alog && alog('speed.set', 'c_ask', +new Date); alog.fire && alog.fire("mark"); 10个回答 #热议# 抗疫期间,身边哪些平凡人做了不平凡的事?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 = {uid:"327373014",imId:"d6507375706572b2ccd5f1bbaa8313",id:"3178954028",userName:"super蔡振华",userNameEnc:"super%B2%CC%D5%F1%BB%AA",user:{sex:"1",iconType:"6",gradeIndex:"20",grAnswerNum:"1107466",isAuth:"0",authTitle:"",isUserAdmin:"0",userAdminLevel:"",userAdminTitle:"",userAdminType:"",isFamous:"0",isMaster:"0",goodRate:"99",isFromBusiness:"110791",business:{businessId:"110791",cid:"110",name:"百度文库精选",uid:"327373014",uname:"super蔡振华",siteUrl:"https://wenku.baidu.com/",slogan:'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main:"",imgUrl:"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a504fc2d5628535088d6bbe9eef76c6a6ef63c4",intro:'',type:'0'}},isAnonymous:"0",isCurrentUser:"0",mapUrl:"",refer:"",replyAskNum:"",threadId:"12715816113",hasComment:"0",qid:"1638182430521456820",raid:"",recommendCanceled:"0"};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 &&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business &&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user.business.insType = 1);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encodeUid = 'd6504069236f25705e798313';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ext_pack = {"author_source":"u5faeu7b11u7684u773cu775bu91cc","business":{"businessId":"110791"},"doc_id":"99715316","doc_type":"1","ignore_spam":"15","is_doc_delete":"0","mode_begintime":"0","mode_qtype":"0","op_uid":"0","partner":[],"wenku_id":"c53f94cb050876323112128b"}; F.context('answers')['3178954028'].bit_pack = {"is_recommend":"0","wap_flag":"0","is_pic_contained":"0","media_flag":"0","help_flag":"0","anonymous":"0","is_really_anonymous":"0","level_new":"1","comment_flag":"0","in_mis":"0","auto_recommend":"0","content_rich_flag":"0","prior_flag":"0","hidden_flag":"0","rec_canceled_flag":"0","mis_flag":"0","file_flag":"0","read_flag":"0","is_challenge":"0","ikaudio_flag":"0","mavin_flag":"0","is_delete_lock":"0","authentic_state":"0","is_compulsory_best":"0","dynamic_stick_flag":"0","video_flag":"0","vote_affirmative":"0","vote_negative":"0","is_video":"0"}; 百度文库精选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020-03-09 百度文库精选 向TA提问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微笑的眼睛里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腊闳舨廾鄱喙剩奈薰野薰野剩抻锌植溃独氲叩姑蜗耄烤鼓蹋乐罘穑腊闳舨廾鄱喙剩冒Ⅰ穸嗦奕耆刑?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一)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眼睛有病 空中见花 花为幻化 说生说灭 皆是颠倒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 性相不二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叫我们不要胡思乱想 现量见物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 万法无碍 一一相 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因果循环 六道轮回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无相为体 相用无穷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迷者为苦 觉者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性为体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 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
(二)人类殊胜,人身难得
  尔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处?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处善业?”世尊告曰:“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得善利者生正见家,与善知识从事,于如来法中得信根……。”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人为天善处,良友为善利,出家为善业,有漏尽无漏。
  比丘当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间为善趣,于如来法得出家为善利而得三达。所以然者,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增一阿含经》卷二六《等见品》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我今当以何食饭如来乎?为用人间之食,为用自然无食?”世尊告曰:“可用人间之食用饭如来,所以然者,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增一阿含经》卷二八《听法品》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贝*贝/隹)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弗于逮,……胜郁单越(3)…··胜饿鬼趣,……胜龙、金翅鸟,……胜阿须伦,…胜四天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长阿含经》卷二十《世纪经》
  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诸善果故··*如是一切贤圣道果,皆依于人而能修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四十华严》卷十二
  汝等于是广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无量寿经》卷下
  云何人趣……名末奴沙?…··于种种工巧业处而得善巧,以能用意思惟观察所作事故,名本奴沙……有说:能寂静意故名为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
  《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二
  何故人道名摩拏沙?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
  《立世阿毗昙论》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四十二章经》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现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待,能如是观,是名人身。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不知三世事,亦寡法财宝,饱暖恣欲心,人形畜无别。
  《四十华严》卷十二
  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
  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惟佛法要。
  《法句经·述千品》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事戒者福胜。
  《法句经·教学品》
  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得乐,均视此身。
  寂天《人菩萨行论》
  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它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此难得暇满的人身,不用它来学佛,而让它白白地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在这个恶浊短暂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冈波巴《宝鬘集》 若你真心参悟,便会自寻,且一句即可受用一生,何苦强求所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佛学的好书太多太多了。我在看的时候,没思考过什么入门不入门,就是觉得哪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哪些就是好的。而且有些所谓的入门,把佛学讲得太浅易、刻板、沉闷和缺乏吸引力了,我最受不了把最有智慧的佛法阐述成教条又刻板的理论了。我个人的入门书籍应该算是蔡志忠的漫画吧,什么禅祱、六祖坛经、法句经、佛陀说……,还有老子说、庄子说我也喜欢。以下把我超级喜欢的书推荐给你。书太多了,我说作者好了,根据作者名字可以搜到好多好多。排序就按照从入门阶段开始由浅入深的顺序吧,或者说按照现代人思维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顺序。以下书网络上基本上都有。1、圣严法师。圣严法师的书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得比较好,很适合现代人阅读。《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这三本算入门级别的,但即使入门级别,也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圣严法师还有好多好多书,太多不列举,京东淘宝可以搜到很多。网搜也可以搜到很多书籍和文章的内容。2、智谕法师。《佛七讲话》我很喜欢。念佛很简单,就是老头老太太都会念的,但《佛七讲话》讲到原理和修持方法,让人对念佛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和兴趣。我只看过这一本,他还有很多别的书,网搜可以找到书名。3、台湾妙莲老和尚。很了不起,闭关20年,行般舟三昧10次,每一次历时90天,不坐不卧,24小时中皆在经行念佛、绕佛或拜佛,无有间断,每天除一次中餐外,完全将身心投入念佛中,非一般常人所能及。《往生有份》、《清凉莲语》……,还有好多。4、虚云老和尚,在世一百二十年(这篇是对他一些事迹的描述:https://www.baidu.com/mip/c/www.360doc.cn/mip/282701732.html),我看过《虚云老和尚年谱》,自述传记类型,很喜欢。5、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语录》,里边都是老和尚所说过的话被记录下来,简短却句句智慧。6、蕅益大师。古代的祖师,往往古代大德的文章都是极其经典和智慧的,看起来令人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但也不妨碍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先看弘一法师编的《寒茄集》吧,里边是蕅益大师文章的摘录,相对简单点。7、莲池大师。我最近在看《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直道录》,一个个简短的开示,都非常有智慧,个人很喜欢。8、《〈永觉和尚广录〉摘要》弘一法师编的。文字不算多,但每一句都感觉切实厚重,比如:丧己而为人,吾宁避人而守己。非以守己为贤也,守己犹可以为人,丧己必巧于娱众,是肆其恶也。9、憨山大师。看过《憨山大师年谱》,类似个人传记一样的,是个人修学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真正的高僧自传,像《虚云老和尚年谱》那样的,很难得,很喜欢。10、印光法师。著有《印光法师文钞》,厚厚好几大本。弘化社网站就有网络版全集。这位法师我要极力全力推荐,被弘一法师赞为继莲池大师后三百年来第一人。像蕅益大师、莲池大师、憨山大师和印光法师,都属于祖师级别,但前三位离我们年代遥远,所写文章浓缩精炼,古人就是那么有悟性,不需要像现代人那么复杂啰嗦,所以也使得我们缺乏依据遵循。而印光法师是民国人,和我们年代很近,既把佛法精髓说到了,又考虑到现代人的根基,所以更详细、全面和周到,可以说把修行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极其全面和详细。11、对了,还有黄念祖居士、李炳南居士。都是当代有智慧的在家修行人,开示相对通俗,更明白易懂。

12、还有《了凡四训》,很好的入门书,我特别喜欢其中云谷禅师的几句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这句话的意思,已圆寂的南京栖霞寺的本振老和尚也有类似的开示:<问:求加持事> 答:心业不转,再怎么加持也没用,求这个求那个,都是贪嗔痴,打妄想!本振老和尚,现代高僧,网络上也有他的开示,大概80多则简短的话语。圆寂荼毗之后舍利子非常多,其中心脏坚硬不化,为“金刚心”。)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佛法其实就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但是逆水行舟何其艰难。我不希望你看了佛法的书之后,对过去的自己全盘否定。因为彻底否定自己是很沮丧和压抑的一件事情。我在最初就是觉得,哦,我原来这么糟糕啊,哦,欲望是不对的啊,感觉压抑、内疚又痛苦。但是修行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谁也不是天生的圣人,能够一下子去除欲望和恶念。圣严法师曾根据佛经里的记载,编写了《圣人的故事》,那些了不起的人在成为圣人之前,也都是各式各样的,会有人性的各种缺陷,做过各种错事,更何况我辈凡夫。再后来我看了憨山大师的《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题刻药师经后》这篇文章才算彻底松了口气。我明白了,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善于利用和转化欲望,才是普通人的修行之道。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潘多拉盒子,有的人不过是曾经不小心打开了它,但人人都有打开盒子的可能性。打开过盒子的人,会比未曾打开的人更清楚地看到盒子里的东西,如果足够聪明和内省,会对那些东西更觉知和敏感,也更了解人性,面对诱惑也更有经验,因此对修行和生活是有助益的。这些,是人生的经验,不要去简单粗暴地否定,要加以分析、控制、利用、转化和消融。毕竟“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以前我喜欢去佛法论坛看看,可以有很多收获,对于初学者很有助益。入门的话你可以去地藏论坛看看,其实我现在不怎么去了,因为其中很多人太爱争吵也太爱上纲上线批评人了,一丁点儿事儿就争起来,辩来辩去不为明理,更多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且高尚甚至超凡脱俗的。我更喜欢知乎,这里有那么多聪明、可爱、真实又有趣的人。

(更新一下:现在想找相关佛经原文看的时候,自己找不到,还是会去地藏论坛请教大家,每一次都会有满意的答案。虽然只是偶尔去,但还是觉得地藏论坛对学习佛法有助益。对于地藏论坛的看法,我想还是关注点的问题吧,现在我偶尔去只是提问题,不会关注任何争论,只是去收获答案,所以觉得地藏论坛还是不错的。就像有人会觉得知乎喷子多,可我却觉得知乎聪明人多。)

回应一下我对评论中关于“入门”与“没入门”争论的看法:

有些学佛人觉得佛法智慧高超,不仅不屑于世俗中的道理,甚至都不屑于佛法中的理论。从一开始就要“无我”、“无欲”和“无妄念”、要“悟”,但这个级别绝大部分普通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六祖惠能大师那一类人的境界。六祖惠能大师不识字,偶然听到别人读诵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开朗。我们谁能有那样的根基和悟性?所谓的“悟”是之前修行量的积累,藉由外缘刺激获得了质的飞跃。

修行是有次第有方法的,如虚云老和尚所说的“佛教真理,虽不可以言说论表,但若全废言说,则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见义故,今之学佛者,应研习一切教理,而以行持为根本。”

所以不通过理论的学习和思考,特别是实实在在的修行做积累,只期待通过些许“高明”的话语就达到高僧大德们“悟”的境界,那是空想和做梦,是在沙地上盖高楼。

有的人虽然姿态摆得很高,但因为他们既不屑于文字道理的学习,也不愿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修行(比如念佛打坐等等这些对于初级修行人来说会觉得简单枯燥的活动——真正有修行的人其实是会乐在其中的),只想着天上掉馅饼般的“悟”,所以谈起佛法来常常会逻辑混乱和言之无物。

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是针对大善根如六祖惠能大师那种人的,普通人很难从中受益。所以我宁愿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就从普通人的阶段开始修行,选择最简单易行的修行方法(净土法门),说话做事也遵循正常人的逻辑和原则,多看书学习和念佛修行,循序渐进。而不是一上来就对别人“讽刺”与“棒喝”,以期打消对方的妄念,并觉得自己很超凡脱俗。在想要打消别人妄念的同时,自己的妄念执着一分不少,无形中又增添了自己的傲慢和执着,如何能打消他人妄念和执着?自己迷迷糊糊不能正常和平等交流,借用禅宗大德的非常规高姿态,还想着要“点醒”他人,这可能吗?

佛法如大海,浩瀚深邃,是转入转深的,所谓“下地菩萨不能见上地之少分境界”。而从我个人来说,我只以凡夫、普通人、初级学佛人这个标准来衡量,也只从这里入手开始修行,从一个妄念、执着、欲望一点儿也不少的凡夫开始修行。而不是越级去谈论一些自己根本没领悟也达不到的境界和状态。

我想了想,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之后,突然就变得“超凡脱俗”和看不起世俗中的种种了呢?

我个人的看法:你只是借用佛法中的理论和悟境,创造出了一个无比强大和超凡脱俗的“超我”,却不愿意面对那个最平凡和真实的“本我”。那是在逃避,借着佛法逃避自我、逃避现实。那是在躲懒偷安,是错用了佛法。

更新:

最近在买圣严法师的书,意外发现圣严法师著述颇丰,比我知道的还要多好多,买买买停不下来。很好看,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思维,应该算是最好的入门书籍了。

发几张图片(打开图片后点击下边的“查看原图”,文字会很清晰):

圣严法师《禅门》

圣严法师《禅门》

圣严法师《禅门》

圣严法师《禅门》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牵手一辈子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牵手一辈子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牵手一辈子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好人缘自己创造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好人缘自己创造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好人缘自己创造

圣严法师-智慧人生书系列.好人缘自己创造

圣严法师《拈花微笑》

圣严法师《拈花微笑》

圣严法师《拈花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