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

你可能正想要阅读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想要了解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的相关语录,豆豆语录网精心整理了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阅读,那么,下面这些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内容,如希望是您喜欢的。



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录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朱家天下的皇帝疑心都特别重,能人都明哲保身,死干的人都真的死了~~~~~~~

大明王朝 海瑞经典语句



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所在? 支撑火盆的架子倒了,所以盆覆了,火灭了.

如何评价海瑞?嘉靖曾经给过海瑞一个评价,说海瑞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知乎上评价海瑞的人更是极多,但要我说,绝大多数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海瑞,也没看懂《治安疏》,别说海瑞了,连海瑞他妈都不真正了解。海瑞不是毛遂自荐,主动替嘉靖“正人心而靖浮言”么?现在轮到我也想替海老爷来一回“正人心而靖浮言”。大明王朝第十一问,我们来评价评价海瑞和他的《治安疏》。《大明王朝1566》系列回答如下:第一个是《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二个是《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三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四个是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五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六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七个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八个是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九个是《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 第十个是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一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二是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第十三是《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按照老规矩,以上之前已经说过的地方,我们下面就直接引用结论了。下面,正文开始。————————————————————————————————海瑞,朕送你八个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这是嘉靖帝与海瑞第一次正面交锋以后,对海瑞的评价。当时海瑞长跪于地,嘉靖惊怒交加。我们先不去评论嘉靖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说出这样的话,而要先说说,嘉靖说得对不对?我的看法,嘉靖说得对。我们就挨个来分析看看,这八个字到底是否契合剧中的海瑞。一、无父海瑞的父亲,在海瑞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死于倭寇入侵。所以说他“无父”,至少在字面上是对的。但是,海瑞有母亲,我们就在这里,说说海母。海瑞是由其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海母带大的。海母本身,就是个极其刚强的女子,一个人守节将孩子带大不说,更时时刻刻教诲他,可以说,海母是对海瑞影响最大的人。这个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海瑞的为人处世之中,甚至我们可以说,海瑞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一份千古《治安疏》,其母对他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而这一切,我们如果要在剧情里找到正传,那我可以说,第十九集对海瑞个人非常重要。李时珍在海瑞家里,给海瑞开了生子的药,但是他也明说了,“生子”这个事,症结在海母身上。当晚海瑞依旧在母亲屋里侍奉海母,海母要海瑞背书,母子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海瑞:母亲想听哪一章,儿子背读就是。海母:背下面一章,就是“谏诤章·第十五”,说臣子敢跟皇帝争、儿子敢跟父亲争那一段吧。海瑞;母亲,还是另背一章吧。海母:就这一章。前面的就不用背了,只背儿子敢跟父亲争的那一段。海瑞:“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弗诤于父。”海母:跟阿母说说,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海瑞: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的儿子,则父亲就不会做出不仁义的事情。假如父亲做出了不义之事,做儿子的就不能保持沉默。要婉言劝告。海母:不对!孔子明明说得是“争”,“争”怎么是婉言劝告呢?海瑞:母亲说的是,圣人说得“争”啊,可以解为“直言抗争”,可儿子觉得还是解为“婉言劝告”好些。海母:那下面一句: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是不是也是婉言劝告啊。海瑞:阿母,还是有所不同。海母:怎么不同?海瑞:有大不同。父亲不过一家之长,偶有不义之举,婉言劝告,纵然不听,不过一家之不幸。君主掌一国民生,若有不义之举,则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故臣者,必须直言抗争。海母:你的意思是不是,阿母纵然不义,不过是你和你媳妇不幸,是这个意思吗?这段对话,打得我真是累死了。但是,它对我们了解海瑞的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海母是知书的人,她教育海瑞不是我们说得下里巴人的粗野教育,而是海母本身就知孔圣人的《孝经》,不但读过,连哪个章节哪段话都记得很清楚,并且以此教育海瑞。第二,海瑞之所以敢于直言进谏,不是在嘉靖后期已经朝政凋弊的时候才有的勇气,而是他早就有了这样的思想觉悟。更加重要的一点,敲黑板了啊:海瑞的“直言抗争”是建立在孔圣人的“孝”之上的。换句话说,海瑞是抗争实际上是遵照圣人之言行的“孝举”。第三,海母此刻就知道自己对儿子和媳妇的管理方法有问题。当晚海母就带了阿囡睡,让夫妻二人同房。这就是很能说明了。所以很多人大肆批评海母虐待媳妇,要我说,那是跳出时代骂闲街,换句话说,要骂,也得骂“吃人的封建礼教”。海母自己怎么过来的,就怎么要求海瑞和媳妇。我没有说海母好,我只是想说她也不是韩剧里的坏婆婆。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家里的海瑞对海母,是绝对服从的,他采取的态度就是“屈了媳妇,也不能屈了母亲”,这是不是跟朝廷的徐阶“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如出一辙?所以如果说家是国的缩影,那么海瑞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就是徐阶他们在朝廷扮演的角色,即“家里的海瑞”就是“朝廷的徐阶”。只不过他自己意识不到。而家里的海母,就如同朝廷的嘉靖,也是一样的地位。那么我们就要问了,那在家里,谁扮演“朝廷的海瑞”啊?李时珍。只有他,敢于直言海母的过错。大家想想,海瑞在海母谈起李时珍指出她过错的时候,还要说这是李太医说得不对,那不就如同海瑞上书以后,嘉靖最后也曾对着徐阶检讨自己的过错,徐阶安慰嘉靖的话如出一辙么?那么我们还要继续问了,李时珍对海母直谏了,那他尊不尊敬海母?尊敬,尊敬到进门洗脚,跪下磕头的程度。那么根据这一层影射,家里的李时珍尊敬家里的海母,朝廷的海瑞同样尊敬朝廷的嘉靖。这个结论,先放在这里,后面我们有用。在这里先要得出的结论是:海瑞确实无父,但是海瑞的教育,却是一步一个脚印,极度符合儒家圣贤之道的。二、无君这个更好理解,但值得琢磨琢磨。儒家学说十分重视伦常,“五伦”之首便是君臣。维系伦常的概念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朝野上下都说海瑞是“大不敬”。但我们要说,方才第一条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海瑞是按照儒家的标准去践行“孝”,是将孝中的谏诤发扬光大了。什么时候谏诤?在君王“有不义之举”的时候要谏诤。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概念去论,那么应该说是嘉靖先“君不君”,海瑞才冒死进谏,才“臣不臣”。所以这个“无君”,除了海瑞确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詈骂嘉靖这件事之外,我们还要再给它加上一个定义,那就是所谓“无君”,也可以指嘉靖这个君,没做君该做的事。但纵使我们承认这一点,并且在第一点的家国影射中,还得出了海瑞其实是非常尊敬嘉靖皇帝的这个结论,海瑞的《治安疏》放在与他相较的满朝文武之中,也当真算是“无君”了。因为第十问里我们谈六必居的时候说了,满朝文武在嘉靖的胁迫之下,东挪西凑的抠出钱来给嘉靖修宫观,嘉靖认为这就是心里有他这个君父了,那海瑞跟他们比较,可说确实是“无君”。三、弃国弃国这一条,可能稍微复杂一点,但我们要对比着看,就很容易明白了。先提一个问题,在剧中谁不弃国?弃国的反义词应该是什么?是老成谋国,谁老成谋国?赵贞吉。是公忠体国,谁公忠体国?胡宗宪。只管那海瑞去和这两个人比量就是了。第九问里,我们谈浙江大案,赵贞吉思虑细致,顾虑甚多,可以说是小心翼翼,谁也不得罪。反观海瑞呢?先后与郑泌昌、何茂才、杨金水、朱七、赵贞吉交手,各个阵营打了个遍,根本无视司礼监和内阁的急递,严审郑、何呈交朝廷。第十问里,我们谈六必居。胡宗宪身在官场,看得明白透彻,但是他自倭寇平定以后就决心闭门不出。无论严党兴废,胡宗宪只低头干自己该干的事,若不是改稻为桑搅到他头上来了,他对那些贪墨腐败是一个字都不多说的。反观海瑞呢?眼里根本揉不得沙子。在浙江如何斗天斗地就不说了,在海瑞身上那都不算事。海瑞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六必居怼皇上,跟胡宗宪形成的是鲜明的对比。赵贞吉是一个“老好人”么?赵贞吉身上的黑点确实有,但不是这个。赵贞吉是目的,是要让自己和恩师顺利过关,他顾虑得越多,越得到嘉靖认可,越能早日接班;胡宗宪呢,胡宗宪绝不是一个没有血性的人,只不过对他来讲,抗倭才是头等大事,如果他贸然卷进党争之中,他就没有办法踏踏实实地去打仗。一句话,在赵贞吉和胡宗宪心里,都有一个比眼前之事更大的大局。这个大局,就是“国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瑞确实是“弃国”。他在浙江查案,不顾局面会如何收拾,一味拼扯;六必居题词,更险些动摇身为江山国本的裕王,他也不在乎。但是,我们要留一问,那就是有没有比“国事”还大的大局?待会再说。第四、弃家这个最好解释,都在明面上,这个也最沉重。据广东巡抚奏报。海瑞的母亲和妻子,是六月二十四到的雷州。准备渡海,回海南琼州老家。可海妻正有身孕,在雷州到了产期,是难产。官府因海瑞是罪臣,按朝廷规制,不能给她派郎中。海妻在驿站三天,胎儿生不下来,母子,都未能保住。嘉靖都上三炷香了,我就没什么想说的了。唯一要说得,就是我自己认为,全剧里最伟大的角色就是海妻。由此看出,海瑞身上的“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没有冤枉他的地方。那我就有一个疑问,海瑞他是个至阳至刚的人,一生恪守儒家规范。无父无君、弃国弃家的根源,就是那本《治安疏》,他为什么要上《治安疏》?这个疑问,由海瑞自己回答: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为何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因为在父、君、国、家之上,还有更大的江山社稷,还有比江山社稷更大的,天下苍生。是它们在督促着海瑞“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海瑞还有一段话,更详解了他自己的《治安疏》:可是当今圣上,处处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修道设醮行,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人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致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以汉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我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君如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为父。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各级官吏,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皇上身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查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嘉靖知道么?可能知道,只是知道也不以为然,即使如此,他也不是全都知道。他不知道,他的大明朝在他四十多年的治理之下,已经是风雨飘摇。他不知道,他的六千万百姓,都生活在水火之中饱经煎熬。他不知道,他御极四十四年,却做了一个不顾其家的君父。海瑞上《这道疏》,就是要把真相撕开了拿给他看。海瑞与嘉靖,是天下苍生与九五之尊的较量,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较量,是大义与大利之间的较量,更是人性与制度的较量。海瑞忠君么?忠。听闻嘉靖去世昏厥于地,极忠。但是,就是因为忠,才更要直言进谏。海瑞骂了皇上,是为了将来史书里,没有人再骂皇上。海瑞贤良么?当然。他用一双眼睛冷静的看透了大明的弊政,用最清晰的思路,看遍了大明朝最阴暗的角落。如何评价海瑞?海瑞是一个心怀江山社稷、更心怀天下苍生的忠臣、良臣、贤臣、直臣。好了,现在我们对海瑞有两句评价了:第一句“海瑞是一个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第二句“海瑞是一个心怀江山社稷、更心怀天下苍生的忠臣、良臣、贤臣、直臣。”但是,还不够。海瑞与嘉靖之争,除了我上述那个排比句以外,还有一个层面,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注意到的。现在我们来仔细回想一下,海瑞所秉承的“天地正义”的来源,是什么?是圣人之理。圣人是哪些圣人?是孔子、是孟子。孔子、孟子是圣人吗?是,但是他们只是儒家的圣人。也就是说,海瑞是儒家学派坚定的继承者,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政治思想,他的人生抱负,全部都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那我就继续问了,儒家一定正确么?不一定。抛开对不对先不说,是每个人都秉持儒家治国思想么?不是。嘉靖的治国思想核心就是道家思想。所以,海瑞与嘉靖之争,如果拔高一个层面来看,同时还是儒家与道家之争。这是思想之争,才是制度之争的本质。而这种诸子百家的学说碰撞,从未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而远去,反而一直都存在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朝代里,甚至还延续到今日。看海瑞与嘉靖之争,必须要理解儒道之争到底分歧在哪里,否则,顶多看清海瑞和嘉靖这两个人物本身,却看不清他们背后蕴藏的政治理论。所以,我们现在要给海瑞第三句评价:海瑞还是一个儒家精神的继承者、卫道者、践行者,他的作为本质上就是的儒家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在讲赵贞吉的时候,我说赵贞吉这个人不仅剧里见人性,剧外更见人性,看一个人对赵贞吉的评价就能大致看出这个人本身的品性,其实海瑞也有类似的作用。通过一个人对海瑞的评价,你就大概知道这个人对《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理解到什么程度。分析海瑞,大概有这么几个境界:第一重:海瑞是正,嘉靖是恶,海瑞就是对的。第二重:海瑞就是嘴上对,实际上就会嘴炮,不会做实事。第三重:海瑞也做实事,也有能力,但他一心邀直名,根本不顾大局,不如胡宗宪、赵贞吉。第四重:海瑞不仅能力超群,是看透了胡宗宪、赵贞吉的大局之上更大层面的东西,他意识到根源在嘉靖身上。不解决嘉靖的问题,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第五重:海瑞不仅看清了嘉靖的错误,敢于奏谏,他同时还是真正极忠之人,他做的恰恰是极忠之人该做的事,坚持的是超越一切的大义,其根本在于为了百姓。第六重:海瑞秉持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其背后是儒家学派的政治理论,根本上是一家之言,在儒家之外还有其他治国之路,所以海瑞坚持的也未必就全对。基本上没有人在第一个境界里,也不是小孩了,看政治剧还要分正义邪恶。很多在第二、第三境界里的人,发表言论以后也会被大众所驳斥。基本上真正用心看剧的人,都能想到第四个层面,也有不少纵观全剧的人能到第五重。但是能想到第六重的思想碰撞、想到海瑞归根到底也是儒家一家之言、未必全对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在知乎写剧评大概也有近两个月了,《大明王朝1566》的回答基本都看过,可能有人能想到第六层,但我没见谁真的把它写出来,知乎上是这样,更早的贴吧、豆瓣我就不清楚了。隔了这么多空格,刚才说了那么多,估计各位看得也累了。那是不是也应该下期预告了?嘿嘿,这次可真要例外了。因为我关于海瑞的话还没说完。诸位想想,普遍对海瑞的黑点都集中在“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上,还有一个黑点说他对他妈过于顺从,但是这些黑点我都已经一一洗刷了。海瑞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一个就是不通人情,但“不通人情”也是过于恪守孔孟道德,从而对自己和他人苛责了,这并不算是儒家讲的道德上的缺陷。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说海瑞是一个严格符合孔孟之道的“君子”呢?王用汲也说了海瑞有古君子之风,海瑞事事秉持孔孟之道,那是不是海瑞就是一个儒家孔孟道德上的“完人”呢?不是。海瑞的身上,存在一个极不符合孔孟之道的阴暗面。一直看我系列的都知道我的回答里全是字,一个图没有,但今天我得贴张图。这是赵贞吉说海瑞“大伪似忠,以博直名”时,海瑞的状态。正好,题主也着重问了“大伪似忠,以博直名”这个事。我想请诸位,抛开剧情,甚至抛开对海瑞本人的了解,单看这张图片,会有什么感觉?黑白图片之下,海瑞两手拢在袖子里,整个身体看似放松,不像他平日里总是紧绷着,但是他这个状态让人更紧张,因为他不是绷着而是“蓄势待发”。眼神里没有平日激动时候那么锐利,但这个眼神里有恨意。所以整体给我的感觉是毛骨悚然。如果没有剧情我单独看这张图片,我会觉得阎王爷大概也就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海瑞是乾、是至刚至阳之人、是大明朝的一把神剑。剑是什么?是兵器之祖,兵器是什么?是凶器。凶器是用来干嘛的?杀人。为什么海瑞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坚持真理和正义的同时,海瑞另一只手高高举着的是《大明律》,《大明律》不是《论语》《孟子》,不是用来教化人的,是用来杀人的。海瑞是神剑,剑一出鞘就是要饮血的。海瑞是不会容忍邪祟的,不容忍邪祟就要动杀心有杀气。孔子其人是不讲人性的,孔子的君子之道是极度理想化而不谈人的本性的,是希望人们尽量像君子靠拢的;孟子是讲人性的,但孟子把人性比作是“水”,孟子强调的是“引导”,绝不是“杀”。(这里多说一句,孟子把人心比作水跟嘉靖说得“人心似水”,话是一个话,但是意义不同,我们以后会讲。)所以海瑞在这一点上就与孔孟的君子之道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那既然海瑞是如此有肃杀之气的,那是不是海瑞是我们常常说得“外儒内法”呢?似乎又不是,因为海瑞时刻牢记孔孟之道,最终目的是实现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理念,他不可能是法家,他的思想又很明显有一块与孔孟不同,那么不同的这一块又来自于谁?荀子。荀子也讲人性,而且荀子把人性比作是“火”,意思是必须看起来,要不然火蔓延了会烧尽一切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是讲“治理”的,而海瑞的杀心,其根源就来自于荀子。荀子虽然对法家启迪作用极大,但是荀子却是儒家。因为他与孟子一样,虽然手段不同,最终目的却都是要提高人的道德水平,故而,海瑞在实用之中虽然用法、虽然是剑,但是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家。只不过,至阳至刚的他杀气太盛,他就不是孔子说的儒家君子。这就是我对海瑞理解的,第七重境界。最后,要贴一下由刘和平、易茗作词、由赵季平作曲、由谭晶演唱的《大明王朝1566》片尾曲《海阔天青》,这首歌对海瑞的概括出神入化:路蒙蒙……寂寞大地有人行。 烟波去去秋风冷, 故乡月,最分明。 叹远近…… 萧瑟山中赶一程。 登临心系天下事, 脚踏中原路不平。 万里奔行,只为苍生, 一怒长江笑,一笑黄河清 悲欢同,忧乐与共, 云在青天水在瓶。 天已明, 几人醉卧几人醒? 几人一梦惊风雨, 起坐时看海阔天青! 至此,我对海瑞的评价才彻底结束。这回真要开始下期预告了:上文讲到我的一个观点,嘉靖是以道家治国的。那么此言从何而出?是不是因为嘉靖信修道就说嘉靖是道家治国?有人说嘉靖是法家治国,这说法对不对?嘉靖的治国方法与海瑞提倡的儒家是否严格对立?《大明王朝1566》第十二问,我们一起来谈嘉靖与他的道家治国。

崇祯昏庸无道,刚愎自用,疑心很重,被皇太极用反间计,在皇太极兵临城下时,第二次平台召见袁崇涣,并用凌迟处死袁崇涣,导致皇太极攻破北京城,崇祯煤山自缢。

主要的原因出在统治者身上,嘉靖几十年不上朝,让太监来带皇帝批红,这还得了?加上用人太专一,导致到后期嘉靖想除掉严嵩都要从他儿子身上找毛病!你想想,一个国家连领导人都这样了,那下面的人还不效仿有佳,朝廷腐败无能,关系网重重叠叠,一个若大的大明朝像是为几个人设立的一样,朝廷没钱不查抄贪污官员的家,而是把手伸到百姓口袋里,这样的王朝能在嘉靖后面撑住那么久已经是他的造化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