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冯骥才经典语录 岁月失语

冯骥才经典语录 岁月失语这篇内容是经过特别精心的整理的,这篇经典语录的内容相关性较强,所以,如果您想要看看冯骥才经典语录 岁月失语的话,这一篇冯骥才经典语录 岁月失语应该是您需要的。



冯骥才经典语录 岁月失语



本刊记者 王海珍

“每个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历史,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问题就是村落没有村落史,村志里记载最多的是到一个乡,到了村往往就只有一个名字,没有历史记录,我们失去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已经把600多个城市变成千城一面,这是我们的文化悲剧。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以这么快的速度失去它的村落。”这是冯骥才与时任中央领导面对面交流的内容,由此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财政部于2012年组建了由建筑学、文化学等各方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传统村落进行调查与认定,冯骥才先生任委员会主任,被誉为“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在长期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的冯骥才看来,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落里,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都跟村落有密切关系。而现实状况是,古村落的抢救和保护进度,赶不上古村落逐渐消失的速度。

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自2003年至今,我国先后公布了6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批4153个中国传统村落。“据我所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专门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的国家。”2018年4月底,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在贵州凯里召开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暨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上说,他也呼吁,各级政府要以最快速度为传统村落建立档案,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古村落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另外,冯骥才认为,要更好地保障传统村落原住民的生活,更多地唤醒他们的文化自觉,“他们是传统村落的缔造者,是农耕文化的守护者,只有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对自身的文化更有自信,这样的传统村落才是有魅力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冯骥才说,“当初我们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是因为它是一项弱势文化,弱势的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对古村落还是应以保护为主。别让古村落背负太多经济责任。”

在中国古村落或传统村落保护的里程上,冯骥才的呼吁与行动至关重要,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第一个明确地说出,平均每天有90座村落消失;他横贯文学、艺术、绘画的综合修养,倾力于古村落和民间文化保护;多年在全国两会议事平台疾呼古村保护事业,打开古村保护宏观局面;推动国家传统村落资助计划,为近3000传统村落争得实质帮助;常年奔走于祖国古村,整理出数亿计的民间文字与古村普查,工程之巨大,难以想象。冯骥才表示,当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确定下来,其保护的工作不是已经完成,而是刚刚开始。要防止以往申遗时出现的谬误——把申遗成功当做“胜利完成”。其实,正是历史文化遗产被确定之日,才是严格的科学的保护工作开始之时。他说,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传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中的政府责任

2018年 5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冯骥才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际上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遗产保护,一个是名城保护,这两个有一致性,但也不完全一样。遗产是指一个静态的历史事物,名城则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现代人生产生活的活态的聚居地。一边要保护,一边城市还要发展。名城的保护更难。我们常说名城保护要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但保护的法规由谁来执行?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执行者应该是城市的决策者,他们的观念,他们的眼光,他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不重视是决定因素。为此,他建议:

政府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清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特点主要分为七类。政府要先分清楚历史文化名城是传统风貌类型,还是近代史迹类型,还是民族特色类型。可以邀请各方专家参与进行研究论证。保护中,应加入“非遗”等新概念,重新认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义和内涵。清单确定后,坚决依照施行保护。

不要重建。历史文化名城损毁了、破坏了,已经没有了,就没有了,有多少就多少,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如果重建一定是从精神上重建,而不是单纯从景观上重建,假古董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一定要慎重。因为草率重建,对城市绝对是破坏,我们要尊重并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尊严。

让老百姓热爱历史文化名城。国外把文化遗产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纪念日,每个城市老百姓会自发举行各种活动,亲近城市的历史,以城市的历史为荣。我们也应该想方设法,鼓励人民热爱自己的城市。

多年前,冯骥才的西塘古镇行,他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生活场景,并被无数人所引用,“夕阳下乘船穿行于西塘的河道中,岸边的一位老妪正要将窗口的一盆杜鹃花搬进屋。忽的她又从窗口探出,轻轻抖了抖花盆,一只蝴蝶从花上展翅飞开。”在冯骥才看来,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才是活着的古镇。“我们看到的小镇,不光是几百年的建筑、街道,还有它们几百年的生活。中午行走的时候,沿街上摆着躺椅,老头在那儿晒太阳,老太太在阳光下挑花,有人打瞌睡,有人喝咖啡,就在那儿坐着。他们不是为游客服务的,也不是表演的,就是平常的生活。”

冯骥才走访过很多地方,据他了解,“中国目前有2800多个县,19000多个镇,有几十万个村庄。相对地说,特色比较鲜明、保留比较完好、历史的记忆比较深厚、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村落至少有几千个。由于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古村落人去楼空。加之开发商对古镇、乡村的不合理开发,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

古镇古村保护中“人”的重要性

在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座谈会中,很多与会专家也谈到了“人”的重要性。首先是名城名镇中的居民。正如冯骥才所说,遗产是针对一个静态的个体,名城名镇更是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古人们在这些名城留下了可贵的人文记忆,但这种记忆不可能是静止的、停滞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对于尚未丧失功能的古迹,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在其中”的生命力。当我们承担起名城保护的使命时,同样需要“以人为本”,把名城名镇交还给原居民,让原住民有权利、有条件享受现代生活,及时分享发展红利,实现原居民与城镇的融合共生。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有之义。

其次,是城市的决策者。多位委员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很大程度上,城市规划建设决策者的态度、意识、审美,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风貌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让决策者树立保护意识,真正理解为什么保护非常重要。避免刻意追求“政绩完美”,建立健全保护机制,确保“一张保护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决策者的积极作用,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存续、保护、利用意义重大。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相关各学科专家、专业修缮工匠。保护和利用,需要调查、研究,也需要不同学科的综合判断与协调。在具体修缮维护上,更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传统建筑工匠、掌握现代科技的专业人才的作用,为名城名镇保护提供全方面支持。最后,古镇保护应当关联的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古与今、人与国家、人与人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让我们的人民热爱自己的文化。”冯骥才说的,既是因也是果。因为热爱,所以保护;因为保护,而更加热爱。当我们的人民都拥有了对于中华文化的准确认知和信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也就有了更广泛的自觉;当名城名镇获得了更有效、更科学、更有远见的保护,我们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就多了一个活力十足的载体。

对于未来,冯骥才最想说的话是:“传承文化是每一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独特的气质、独特的传统,才能传承下去。我们需要共同努力。”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传承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作为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方面,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文化账,既要有物质方面也要有精神方面,既要有筋骨肉也要有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记忆不会遗忘、让文化基因入脑入心、让文化传统根植大地。

编辑|安吉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冯骥才经典语句 岁月失语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  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  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  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  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  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  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  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  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  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  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冯骥才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实实在在触摸到了岁月。  年是冬日中间的分界。有了这分界,便在年前感到岁月一天天变短,直到残剩无多!过了年忽然又有大把的日子,成了时光的富翁,一下子真的大有可为了。 岁月是用时光来计算的。那么时光又在哪里?在钟表上,日历上,还是行走在窗前的阳光里? 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  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小树林又何曾有这般光明?我忽然对老人这个概念生了敬意。  只有阅尽人生,脱净了生命年华的叶子,才会有眼前这小树林一般明彻。只有这彻底的通彻,才能有此无边的安宁。安宁不是安寐,而是一种博大而丰实的自享。世中惟有创造者所拥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  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  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  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分离愈远的情人,愈显示了他们的心丝毫没有分离;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达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  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  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  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  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  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文章引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