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语录迷
造句、组词、语录、签名、说说、句子大全

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录

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录内容,豆豆语录网这里有不少,而这一篇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录的内容是我们豆豆语录网经过多次整理,最终挑选出来的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录内容,方便您的阅读与学习,希望对您有用。



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录



沈复《浮生六记》经典语句



清朝沈复出生于幕僚家庭,虽从小衣食无忧,然因他极其不善经营,婚后生活渐入困顿拮据,在晚年撰写的《浮生六记》中,主要记录自己的生活轶事和人生感悟,其中与其妻子陈芸的情深义重,让人多少读者为之动容。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我算是看书很快的人了,《浮生六记》这本书足足看了一个多星期,其中几次断读,实在是作者沈复的自语,让我几次都差点看不下去。这明明是本名气很大的书啊?待到读完以后,竟好几次下笔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个读后感,且随意聊聊吧。

“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若梦,说到沈复和陈芸这一对儿,也是奇幻的很。

两人相识于幼年,沈复一见陈芸就表示非卿不娶。娶了以后,除了谈诗论道,其他嘛事不管不顾,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老婆想办法。自己父母兄弟对陈芸有了误解以后,也并不会相帮,只让陈芸一味忍让。除此之外,非卿不娶的沈复,可以让老婆积极给自己纳小妾;在老婆病重,家里差不多饥寒交迫的时候,还会花费百金招歌女;在老婆病故没多久以后,即坦然接受友人赠送的小妾,说是以解心中愁苦。为什么接受赠送呢?因为他没钱自己娶。

嗯,再看看陈芸:

陈芸其实年幼在家中时候也是很苦的,只有寡母和幼弟,全凭她一双手刺绣来赚钱养家。待到嫁给家境殷实的如意郎君以后,还是免不了操心的命。这个郎君只会谈星星谈月亮谈人生理想,会花前月下,就是不会赚钱,还很会花钱。

为了给沈复面子,陈芸会拿自己的嫁妆,送给沈复堂弟的媳妇添妆;为了让沈复的朋友们吃喝的尽兴,在家里不宽绰的时候,主动典当自己的发钗给他们沽酒,当然这一举动赢得沈复的极力称赞;为了给沈复娶小妾,主动与歌女结交,殷殷相约;

除了对老公死心塌地,还可以私下给自己的公公找小妾,从而得罪了婆婆;又因为没有给公公找小妾这件事情后续处理好,又得罪了公公;

逃债的时候,为了自己跟沈复可以顺利逃脱,寄居到友人那里,两天之间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别人做童养媳,瞒着亲生儿子坐船跑了。让儿子小小年纪就寄人篱下,没几年就死了。

这两个人的事情,让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既然这么乱七八糟,为什么这本《浮生六记》还是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称赞呢?

夫妻相处在和谐。从沈复与陈芸的相处之中,可以看到两个人几乎是平等的状态。在清朝的时候,沈复的这种行为,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了。两个人一起谈诗论道,一起夜游沧浪亭,用沈复自己的话说,是他一点一点的把陈芸的自我意识发掘了出来,虽然物质上不富足,在精神上,沈复给了陈芸很多的支持。

顺应天命,乐天知命的特点在沈复和陈芸身上非常明显。日子在困顿,生活还是要继续。所以陈芸可以傍晚将茶叶裹好了,放在莲花蕊中,待第二天冲泡的时候,就有了浓郁的荷花香气;两人游步看见好看的石头,兴致一起,立即动手做了一个山水盆景,遍植绿色,如同陋室之中的小小世外桃源,让两人留恋不已;为了能让陈芸与自己一起去看难得一见的盛会,沈复可以让陈芸女扮男装,那可是清朝啊;陈芸病重,沈复走路去要钱回来的途中,兴致一起,可以上虞山游玩一番,喝杯绿茶,饮瓶浊酒,然后再回去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的生活。虽然经历了种种穷困苦难,生离死别,在《浮生六记》全书中始终不见一语抱怨。生活给什么,就接受什么,然后寻找自己可以发掘的妙处,这就是沈复。尤其在沈复年老以后,这种特性更加明显。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最好的寻乐妙法。

不光是他的妙法,也应该是我们的妙法。生活常在,日子得过,所以且随遇而安。

后记: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这俗人更见的,具是一些柴米油盐的生活必需品,其风花雪月的部分倒是被比下去了。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你看到的跟我不一样。

《浮生六记》既是家常之语,也是文雅之文,可以一读。

今早上读完的《浮生六记》,对书中芸娘的角色感触很深,从她入笔,写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初识时,她是“在书麓上翻到一册《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便一个字一个字对照认着,这才开始识了字”的家落中道的聪颖少女,待年纪稍长后,女红习得娴熟,便为人做一些针线活,那时节,家里的三口,都靠她十指操劳过活;甚至她还担负弟弟克昌求学识字的费用,让他“学业完整,不致有缺”。她做刺绣的闲暇时光,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般句子。

娇憨的藏粥少女慢慢成长为蕙质兰心的妻子,用小昆虫的标本点缀盆景、制作可移动的画屏…整本书看下去视线完完全全都被陈芸这个可爱的女人所吸引。沈复帮她解放了个性,打开了视眼,却又无法为她遮风挡雨。

她死时家徒四壁,疾病连绵,骨肉分离。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不提文学创作里有多少彩云易散的例子,这本书算是沈三白的日记,真实的世界里居然也有这么多戏剧化的人生,像津岛修治,像芥川龙之介,像小林一茶……尽善尽美之所以难,看来不仅难在尽善美程度之深,更难在一以贯之、尽善美的时间长度之最。尽兴的人生,惨淡落幕,想必人与物,开头太美好不是件很好的事,万物总是守恒,只怕后头空有遗憾。怪不得了,有个词叫“守拙”。

可仔细想想,若不是美好的事物,哪怕它活一万年也难以引起人的注意,更别谈为其遗憾。像荒园里肆意生长的杂草,碌碌无为了漫长的一生可有几人谓其心忧,谓其何求?你尽管可以说有《赋得古原草送别》,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真的是赞扬野草吗?归根究底,我们还是借花献佛称赞那些有野草的品质却不似野草那般碌碌无为的人。

这让我突然想起三毛给学生信中的一句话,“那看来你是想要庸常安稳的一生,而不是像黄岗山起义壮士的那样璀璨的一瞬。”具体是怎样说的我其实记不清了,但三毛的一生显然属于后者,如金庸所说“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她飞过,给天空留下了痕迹。那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芸娘的一生?它纵使短暂坎坷,却被记录下来,成为文学史上永远的经典,她本人更是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可是……我从那些记叙的文字里,还是只能看出陈芸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对美满家庭的向往、对粗茶淡饭布衣诗酒的向往。她不是三毛那种会大方说出“洒家记得”这种话的人,她也不单纯地像林黛玉。黛玉敏感多思却实则外柔内刚,骨子里是叛逆潇洒的,我想如果是曹雪芹写后四十章,黛玉的结局决不是泪尽而死。都是年幼丧父,芸娘骨子里更脆弱,她做不到拿得起放得下,但凡她能再坦荡一点,也不会因憨园一事心郁成疾而从此埋下病根。比起历史长河里那些光彩夺目的巾帼女眷来说,她只能算作一位可爱的小女人。我想如果她能够选择,她可能并不想名垂千古,而是更渴望在一间山林的小屋里与她深爱的丈夫平淡度日,白头偕老,就如她自己所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我想也是,布衣荆钗,山水况味,确实有趣。而且,要是在暮春时节,看满山暴雨打落花,一定很热闹。我看这本小书,仿佛是在看一本诗集,他们俩活脱脱把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把生活过成诗……对啊,或许这才是芸娘和《浮生六记》被列入经典的原因吧。平淡无奇的生活和大起大落的人生都自有它存在的意义、被人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被记录的价值。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而那些,转眼间都跑进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沈复把他与芸娘的似水流年拴在了笔下,把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有趣、精致、伤感都一一记录,这又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尽管生活贫寒,他们却把清贫的生活过出味儿来,充满了清欢之趣。人生并非百般如意,但是在逆境中仍能够把日子过得像首诗,充满弦歌雅意,这才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的地方。林清玄的文字我总觉得有一种雕饰感,所以不太喜欢,不过他很多话确实说得有点道理,比如“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我觉得和这本书的思想有些不谋而合。

把生活过成诗的人,还有只身前往荷兰乡村的梵高,不过他这首诗,怎么看也像是一首大悲调,那时他无依无靠,没钱没势,拿买面包的钱去买油画颜料,饿着肚子在烈阳下的麦田里画画,还说:“我像一只蝉似的在享乐”。我初中最喜欢的那位怪婆婆草间弥生把生活过得像首现代诗,她说:“一生中所有的艰难,我都亲力亲为”。这种话反复看几遍,会有想泪目的冲动。

一口气写到这里来,联想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反而好像让我从芸娘之死的难过中抽出身来了。其实也对,为什么要在意这么多呢,就把她当成一本书里的一个平凡角色就好了。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守望者,可能这也是这类生活杂记对我们的启迪吧。

#经典语录#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沈复 《浮生六记》

#威小艺经典语录#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沈复《浮生六记》 ​​​@威海职业学院

北师大康震#经典语录#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浮生六记》沈复

展开阅读全文